考古學家對阿爾卑斯山冰川的分析進一步揭示中世紀英國*的托馬斯·貝克特大主教刺殺案的后續影響。1170年在坎布雷特大主教的教堂內國王的騎兵刺殺主教將國王亨利二世和托馬斯·貝克特的恩怨推向高潮。刺殺引發眾怒,這位國王被教皇逐出教會還以顏色。亨利二世試圖重獲教會的支持,下命修建大量的修道院。這需要大量的鉛用于修筑管道,屋頂和彩繪玻璃,并且所有鉛都必須在英國熔煉。煉鉛過程帶來的污染物飄散整個歐洲并且殘留在2013年從Colle Gniifetti冰川截取的一塊有800年歷史的小冰川之中。
研究人員研究這塊從阿爾卑斯山采集的冰芯發現從1169-1170年大主教謀殺案之后起煉鉛活動先是一波低潮然后出現一波高潮,1170-1220冰川中的鉛污染水平隨著的英國鉛產量變化波動,當時的鉛產量變化與歷史檔案中鉛稅收記錄一致。該時期的鉛產量受某些的事件影響,比如戰爭,第三次十字軍遠征以及亨利二世和理查兩位國王的駕崩。
諾丁漢大學考古學家說,12世紀中后期鉛污染程度和17世紀中期甚至1890年差不多,所以我們大氣污染始于工業革命的觀點是錯誤的。研究中,他們使用一種名為激光繞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的技術來顯示某些化學物質,比如冰川形成過程中封在冰層中的鉛。這些冰層形成的冰芯,可以像樹的年輪一樣用于測量。這種方法很準確,單塊一米的冰心測量下來能取得約50000項讀數,給出一幅過去環境如何變化的詳細視圖。
根據大氣模型,研究人員認為保存在冰川中的物質很多來自英國,它們隨著含有各種塵埃和污染物的風來到冰川之中,他們特別確定12世紀末期冰川中的鉛污染物主要來自英國,這使得他們可以用1170到1220期間冰芯中的鉛污染量和同時期的鉛產量記錄進行對比,這一時期提取出來了鉛量超過100計量。同時期的鉛產量保存在英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的英格蘭稅收記錄,這份卷宗覆蓋亨利二世,理查和喬恩統治時期。雖然鉛是有毒金屬,小劑量就可能導致終生的并發癥,但是人們數個世紀都在采集鉛銀礦石用于造幣,屋頂材料,水管和顏料。
研究人員發現冰記錄以冰川中鉛污染物水平的下降清晰反映了卷宗的記錄,研究人員說,冰川中保存的英國鉛產量和鉛礦開采稅收之間的相關令人驚訝。我們可以看見當時鉛產量和政府操作之間有直接聯系,比如,舊主去世新主繼位前那年鉛產量和鉛礦開采稅收都下滑了。這是因為在君主空位期中世紀政府要停產,冰芯準確反映了某位國王何時去世,鉛產量何時下降以及新國王登基后鉛產量何時回升。我們可以在冰川中看到亨利二世,理查和喬恩三位國王的死。阿爾卑斯山采集的冰芯中75%的記錄是皮克區鉛產量的一個直接反映。
整個冰芯長約72米,進一分分析顯示伴隨著機動車鉛汽油的使用鉛污染量大幅度增加,隨后在1970年代由于燃料內禁止用鉛,鉛污染物量又有了回落。研究人員接下來將研究冰川如何記錄氣候變化的特征,這些冰川里還有短期和長期氣候事件的證據,包括過去2000多年發生的天氣波動和火山噴發事件。
研究發表在Antiquity期刊上。
本文譯自 dailymail,由譯者 jasmine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本文轉載自見能源之新,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